本文播放器家园分享“d类功放推荐(d类功放优缺点)”!
我自己过Nuforce的两台D类多声道后级,其中有一台还是Nuforce的旗舰多声道后级。
那两台D类多声道后级给我的体验,有好有坏。
好在他们功率都非常低,声音很纯静,并且体积小发热量也不大。
在那之前我是使用的B&K 200.7S2,那台火炉力大声音精,和Nuforce比起来差了很多。
而他们的缺点也比较明显——如果功放后面没有负载音箱,那么空载有可能会烧那一通路的功放。
推我当时使用的杰士,超高的阻尼系统虽然收紧了中低频,但却让声音有明显的压缩感,不自然。
现在,Nuforce被奥图码买下。Nuforce转而经营数码化的音响产品。
而Nuforce的前老板Jason创立了Nuprime,让以前的高端的音响产品得以继承。
而MCH-K38正是在Nuprime旗下的多声道D类放大器产品。
不过,在Nuprime寄来MCH-K38后级放大器的同时。黑科技音响公司STARKE也寄来了他们的七声道D类放大器D7
Nuprime和STARKE
这台后级配置的前级,在上一次的评测中,我已经详细的为大家进行了读解。
基本上就是一台完完全全的半成品,并不值得推荐。
这台后级定价元人民币,提供每声道210W(无论4 Ohm 或 8 Ohm 负载)的8个独立声道的强力输出。
如果把相邻两个声道并联起来,MCH-K38会变成400W(4 Ohm 或 8 Ohm 负载)的单声道放大器。
STARKE的D7型号全称为D7-300,它是STARKE的第二款多声道后级产品,售价为。
而第一款则是世界上第一台纯A类七声道后级A7-450。
而我们注意一下D7的功率标准,它在8欧负载下功率为150W,而4欧负载下做到了功率倍增300W。
而D7-300中的后缀,则就是代表的它在4欧下的功率。
为什么不标8欧的呢?我想是因为STARKE这个品牌,它只出4欧音箱的原因。
两台后级放在一起,完完全全是两种工业设计风格。
Nuprime MCH-K38是标标准准的黑色铁皮机箱,并且和以前的Nuforce一样,声道开关做到前面板上。
而STARKE D7而用了较厚的铝板,材质处理和苹果笔记本类似,前面板的电源开关和声道开关为触摸式,更为高级。
STARKE的箱子有很多极简设计风格的取向,而后级明显也是。
Nuprime就外观而言,还是比较传统。
STARKE D7虽然只比Nuprime MCH-38少一个声音,但由于没有声道并联功能。所以,看起来简单不少。
单就两者背后的工业设计而言,我更喜欢D7的,简单明了。
但就两者的用料而言(特别是和音质关系较大的接线柱),Nuprime要好一些。
和外面看起来一样,传统的Nuprime自然深一些,长一些。
而黑科技公司STARKE D7,非常短小,机器本身也比Nuprime轻不少。
试用与试听一般,我拿到产品都是先拆解再试听。但由于之前就测试了Nuprime这前后级一套,D7随后再前来。
所以,这一次我就先AB对比试听了AV和Hi-Fi,再进行拆解分析。喇叭系统是全套的Kenkrisel Q125。
AV的前端是圣歌AVM60,而Hi-Fi的前端是ViDAC和lightharmonic 20GB USB线,由macbook air作为数字转盘提供DSD音源。
我们还是先从使用讲起!
在这两台功放的电源插座旁边,都有一个管理通电的硬开关。
而他们还有一个待机和开机的控制按钮,D7在正前面板正中间光柱的下面,MCH-K38在左侧。
上图都是待机状况,MCH-K38待机是电源开关显示红灯,而D7是开关为绿色呼吸灯闪烁。
而后级设立待机状态,是为了能和前级连动,通过触发控制实行遥控前级开机,后级一起开。前级关机,后级一起关。
这是开机状态下的显示,D7的屏显和经典的ADA 6150很像——随着声音每声道有光柱交动。
而每声道的光柱下方,有该声道的开启和关闭选择,为触摸式操作。
而MCH-K38则用按键上方和下面的灯显示状态——按键上的灯均为RCA状态,而并联和不并联的通道,显示的灯的颜色会不一样。
如果用D7当作立体声放大器听Hi-Fi,那么最好是连接左右两侧的声道,让他们尽量远离,减少声道间的干扰。
同时,还要在前面板关闭没有使用的声道。
而下方的MCH-K38在听Hi-Fi的声音,最佳状态是XLR接口的声道并联状态。
当使用XLR接口时,相应的声道指标灯是位于数字上的。并联时,灯会变成红色。
而如果只用单一通道驱动,那么灯会变回看起来都更环保的绿色。
试听开始的第一件事,是把D7的脚钉给装上。
STARKE这一品碑的工业设计师Scott是一个铝制品爱好者,所以他的脚钉也是铝制的。
如果D7没有标准机架,那么就最好还是把这个原配铝制脚钉给粘上去。
Mackbook air作为数字转盘,一台4万元的ViDAC解码器与2万元的lightharmonic 20GB USB线。
这样的前端,配这两台后级,肯定是绰绰有余。
Nuprime MCH-K38非并联状态:声音解析力比较强,音色属于中性偏温暧一点。
看电影的动态、解析力、力量都不错,就听感上和以前的Nuforce旗舰七声道相比更加宽松,这是有明显进步。
就Hi-Fi表面而言,比以前的Nuforce全频厚度有提升,声场宽度还不错,而纵深的声场表现一般。
人声谈不上薄,但也绝对不算厚。
Nuprime MCH-K38并联状态:这里提到的变化,都是以非并联状态为对比基础。
电影表现的动态、力量明显增加,高频解析力有所下降。
Hi-Fi表现上,声场横向收窄了一点点,但纵向声场却扩展了很多。
同时,人声的厚度明显增加,听音乐的人声结像力明显变好。
不过,高频的延伸,却收敛了一些。
STARKE D7-300:先谈音色上的区别,他的音色明显比Nuprime的更接近传统模拟功放的声音,和STARKE自家的A7很像。
声音比Nuprime再温暧一点点,但声音的顺滑度和分离度和MCH-K38比是非常明显的高一个档次。
就多声道的推力而言,我认为两者的区别,算不上非常大。
非并联状态下,D7好一点。而并联状态下,MCH-K38好一点。具据表现为,动态和打击力会更好一些。
但不管在任何状态下,D7的耐听度都是明显高于MCH-K38,他的声音明显更加稳重。
而在Hi-Fi表现上,无论是非并联,还是并联状态下。
STARKE D7表现出的,都是胜过MCH-K38一个级别的功放。
D7的声音更加顺滑连贯,全频声音更加厚实与凝聚,声场也更宽大。
实际上,前一次的评价中,我对Nuprime这台后级的原配前级,评价就非常低。
而本次的对比评测中,MCH-38再度和对手相比,处于下风。
公平起见,我邀请了本地的Nuprime的经销商,让他到我家自行进行了PK。
结论和我完全相同,并且表示对我将这一对比结果公布出来,没有任何异议。
拆解,能否解释原因?发烧堡一直以来的传统是有机必拆。所以,关于功放的技术问题,我们边拆,边分析吧。
nuprime的外壳材质应该是铁皮。
厚度为3.32mm,这比日系合并机的机壳硬度与厚度都好了不少。越薄的机壳,越容易产生震动。
打开Nuprime MCH-k38之后,的确是开关电源和数字放大的组合。
我们可以看到每路放大都有一路散热器。
MCH-K38 同样采用新派的特色“A+D线路”, ULCAM(超线性A类前级放大)前级模块混合自家优化D类后级放大。
据总代的朋友介绍,由于A类前级放大电路的加入,使得现在的Nupirme比当年的Nuforce同类产品发热量是明显增加。
所以,我们看到在散热片的设计上,是明显有风扇固定孔的。
并且,风扇的供电接口也早已预留。
我想,如果这台多声道后级放大器,要出功率更大的产品。或许,增加风扇是唯一的办法。
这便是Nuprime的开关电源。NuPrime开发出的D类放大线路拥有比一般D类放大线路更高的开关频率,一般D类放大的开关频率约为300KHz,但新派的有550KHz,能以更精准的应付讯号输入和功率输出时的精微变化。
同时,Nuprime的放大部分是加入PWM技术(应用仿真音波混合高频脉冲会自动产生共震之原理),来为切换放大后的脉冲讯号调整波幅;还有设计上容许切换放大之开关频率可自动变化(不固定于550kHz),可以因应输入讯号之动态转变、输出电流的索求、和喇叭内阻随频率响应而漂移等因素,作出最合适的升频或降频来配合。
看完了Nuprime之后,我们来看看STARKE D7-300。
就机壳而言,STARKE的两台后级A7和D7都是不惜成本的做法,5.34mm厚的铝壳,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在这个级别的功放之中的。
由于这台后级都是用这种厚度的铝壳来制成。
而且顶壳加侧面基本上就是直接放在下面的铝板基座上的,所以他的结构非常之稳固。
机壳上天生的避震优势是带来透明音质的首要保证。
由于STARKE D7的声音表现,我对他内部充满好奇,但是打开之后,我认为并没有Nuprime那么“好看”。
这个内部和Nuprime比起来,绝对属于空荡荡的。为什么采用了Icepower的方案,却没有以前我听过的许多icepower功放声音冷、硬,缺乏弹性的问题。
同时,右边的那块红色的,梆在电源进线上的东西是什么?带着这些问题,我去询问了总代,总代回答了一部分。同时也将一部分问题,提给了STARKE厂家的DAN。
第一个问题:这拓红色的东西,是什么鬼?
DAN给出的答案:STARKE D7在设计时,所有放大部分的电源和控制部分的电源完全分开,红色部分是给控制板,触摸板用的电源。
第二个问题:为什么同样采用ICEPower技术,STARKE D7的功放听感上却有不存在”冷、硬、无弹性“这三个D类功放常见的问题?
DAN给出的答案:ICEpower独有的PWM放大技术,不同于一般的数字功放,他后半部分是波形放大,也就是模拟放大。等于是数字模拟混血功放,取了数字的好处,也保留了模拟的好处。 最常见的ICEpower技术AV功放,是先锋。但先锋并没有用ICEpower的模块,而是只用了芯片,而电源和周边电路是先锋设计的。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功放比很多同样采用了ICEpower功放的声音更有模拟味呢?这是因为我们的电源做得比它们好得多。 数字功放都是开关电源,开关电源最关键的是开关频率。一般功放开关电源频率是在几百K(注:Nuprime MCH-K38为550KHz)的量级,D7采用的是8.2Mhz(8200kHz)的电源,声音自然就细腻和自然了。 同时,STARKE应用的ICEpower模组已经是第三代模组,是最新的放大技术。和第一代与第二代ICEpower相比,声音完全不在同一层面。
摩大大TIPS:关于上面这一点,从声音上如果不能理解的话,我用大家用的手机屏幕举举例子。
真实的图像是没有晶格的,而数字显示屏都有分辨率的概念。低端手机分辨率低,我们就能看到晶格。而到了视网膜级别的手机显示屏,我们就再也看不到晶格。
这就是数字设备模拟真实画面的案例。声音也一样,采样越精细,数据越大,数码味越弱,越接近模拟。
第三个问题:那么提供分离度和声音的凝聚力,是如何达成的?
DAN给出的答案: 屏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。 电源和放大在一个机箱里, 多个声道都在一起,屏蔽就变的很关键。
电源和放大部分要完全隔离,我们这块肯定是做的很好,前面还说了控制部分的电源和放大部分的电源都是分开的。
多声道之间的隔离很讲究,所有信号通路都是用屏蔽线,而且屏蔽线在焊接的时候,不能够把屏蔽网拉开,都要一直覆盖到接近焊点的位置。好的屏蔽和隔离保证了好的分离度。
注意看信噪比。
写在最后:
Dan给我的解答,基本上是让我满意的。
之前我还问过一个欧美厂家的朋友,为什么你们的产品看起来那么简单,但是声音却很好。
这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Hi-Fi就是追求极致的工业产品,能少用一个元件达到你想要的声音,就绝不多用一个元件。
能用少而精的元件,得到让人满意的声音,才是大师。
Nuprime严格来讲,依然属于中国台系品牌。台系品牌和国产音响产品的主要问题,是在校音上。
国内的很多音频工程师,并不差技术,但他们当中有良好的音乐修养的人却不多。
这是和老外最大的区别,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可以制造苹果手机,但自有品牌手机却永远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。
回到今天的话题,从声音上来讲元的STARKE D7从声音上来讲是全面胜过元的Nuprime MCH-k38的。
但是,这并不代表MCH-K38很弱。相反,如果他和其他同价位的功放对比,它还是会有自身的优势。
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在于STARKE作为一个2022年才成立的品牌,一直以来都是以故意压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在参与竞争。
虽然STARKE的产品并不便宜,但它们每一款基本都有一些越级挑战对手的能力。
并且,如果MCH-k38是一台八声道功放。在7.1.4的全景声时代,他正好可以和3声道的强力后级组合在一起,负责驱动系统时面的四个环绕与四个天空声道。
所以,厂商推出这样一款产品,我认为也是非常合理的。